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
中成药集采被质量标准“卡脖子”?造产业链闭环

作者: 来源: 更新于:2021-9-27 阅读:

今年6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》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所呈现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、中药材种子种苗发展混乱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?目前,水肥过度、栽培年限缩短、滥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超标,以及以次充好、掺杂使假是中药材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。    

但值得高兴的是,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实施后,植物类药材及饮片增加了33项农残检测,部分药材品种标准提高,剔除了一些中小饮片企业,提升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,国家药监局抽检通报比例明显下降。与此同时,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促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重视中药源头,推动“三无一全”质量认证(新版GAP),促进中药材规范化、规模化生产,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。    

难题三:灾情疫情影响大

  

疫情、水灾、减产等现实问题对药材的影响有多大?原药材属于农副产品,亦受水灾、干旱、寒冬等自然环境影响。如2020年,我国自北至南出现相比正常年份明显偏低的低温天气,草果的部分产区遭受了霜冻,产地价格出现上涨,购货量开始增加,货源呈现紧张趋势。同时,新冠疫情下,部分清热解毒类如金银花、连翘等对新冠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材,将变得紧俏,价格将迎来涨幅。    

未来,如果中药材减产,价格普涨只是影响之一。而近年来,中药材涨价已是行业内公开的“秘密”。太极集团、同仁堂药业、云南白药等都因原料药上涨而上调过药品的零售价格。这些现象最终影响的还是中药材质量。若有商贩为了短期利益,参杂使假、偷工减料、干度不够导致中药材黄曲霉素超标,中药质量难以保证。    

鉴于上述中成药集采面临的标准难同、疗效难控的问题,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围。    

首先,生产企业应加强源头与质量的控制,积极进行种植基地“三无一全”认证,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。    

其次,国家医保局应依据国家标准完成中成药产品的编码,与医保系统打通,为集采提供技术支持。    

最后,可探寻真实世界研究运用在中成药集采的质量评价上,这样可以绕过中成药品控的问题,直接从医保系统、诊疗数据等结果分析不同厂家的同种配方的中成药的药价、药效、不良反应等。这些正是中成药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的有效保障。(刘炳新 刘检)           

破局:大数据平台理顺产业链

中药是中医的实战武器,个性化需求非常明显,但大量的原药材甚至饮片都是农副产品,是非标品,其质量就很难统一。虽说《药典》里有饮片标准,但那只是最低的质量门槛,根本涵盖不了复杂多变的中药材商品流通规格。比如枸杞,280粒和380粒、宁夏货和青海货、新货和陈货,虽然都符合药典标准,但却不是同一商品。因此,没有统一的标准,质量层次该如何划分?如果简单地采用《药典》标准来评价产品,无疑会整体拉低中成药的质量水平。    

123

上篇:

下篇: